| | | | | |
已有0網友參與糾錯
澳角炮臺是惠來縣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舊時承擔著潮汕沿海一帶的安防軍務,是抵御外來侵略而建筑的軍事基地。
據《惠來縣地名志》記載:“澳角,依山臨海,系岬角地帶,宋代蔡許廖蔣諸姓來此定居,因村地形似鳳凰,故名鳳山。后黃姓遷入,認為村前澳內一巨礁,形若椽(黃),故又稱香黃澳。明代萬歷八年(1580),由于?芮謹_,附近較小村落村民,先后遷聚香黃澳,遂成大村,萬歷十四年(1580)因地為澳灣岬角,改稱今名”。
澳角炮臺,原稱澳腳炮臺,鄉人稱“營盤”。位于惠來縣城南二十里的澳角村西北側海邊高地上。東至溪東炮臺5里,西至神泉炮臺5里。據史料記載:澳角炮臺,清康熙五十六年(1717)為防倭寇而建。原設置炮6尊,營房7間,專防外委1員,臺兵18名,屬南澳鎮海門營。
炮臺門朝東,面臨溟渤。四周貝灰夯筑完整,上有城堞、炮眼及人行通道。東西長22.5米,墻高5.8米、厚2米(西墻厚4.5米),人行道1.3米,總面積312.83平方米。炮臺朝南開一拱門,上炮臺設置有樓梯,以便兵士登臺守備。炮臺南端有一炮洞,1938年日軍艦在神泉海面外圍向澳角炮臺開炮,當時炮臺南端被炮擊中,遺下兩個洞口,一洞尚存。一洞因靠近原炮臺門口,修復時被擴建為拱形門。翌年五月初九,日軍又用飛機轟炸沿海民居。澳角炮臺成為日本軍隊侵華的罪證。
澳角炮臺做為當年架設火炮的臺基,這里是惠來縣沿海進可攻退可守的一處戰略要塞,猶如中流砥柱,是惠來縣沿,F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古建筑,隨著歲月的流逝,昔日雄偉的炮臺顯得有點殘破,但寬敞的前埕樹木茂盛,綠草叢生,更顯這座古建筑的颯爽英姿。2012年10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。
。ň庉嫞毫蛀愳o)